乘人之危网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交旅融合优度的评价研究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交旅融合优度的评价研究

詹斌 苏健 张艳秋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摘 要:对交旅融合进行定义和内涵分析,高质构建交旅融合体系。展背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景下交旅价研究结合实际情况,融合建立交旅融合评价体系,优度采用Entropy-Topsis模型对9个地区交旅融合优度进行评估。高质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交通旅游协调度较高,展背但竞争力差异显著;具备优先发展地理条件和资源配置地区的景下交旅价研究交通运输早期已发展较为完善,对旅游的融合贡献力度更大,交旅融合竞争力更强;交通的优度快速发展破除了马太效应的荫蔽作用,天门、高质潜江、展背仙桃等地通过运游结合打造田园特色增加了综合发展潜能。景下交旅价研究因地制宜提出建设特色路网产品、融合创新“高铁/飞机+旅游+互联网”模式、优度打造功能性旅游品牌以及开通交通、旅游信息资源共享综合数据平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交旅融合;优度;Topsis模型;武汉城市圈;对策建议;

基金: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771183;

交通运输与现代旅游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交通运输是旅游的催生素,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旅游业的变化发展则是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标。交通运输高质量的提出与推进显著地提高了网络结构、服务质量、客运模式、网络软件等发展的水平,极大丰富了旅游的出行体验,增强了旅游吸引力。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入“旅游+”新阶段,旅游与交通、生态、文化、乡村融合更加紧密,产业联动效果更加显著,对旅游网络构建、旅游产品供给以及服务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交通转向“高品质、高效率、可持续”方向,扩大了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空间。交旅融合是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重点,是交通强国中绿色发展的新颖模式。交通与旅游发展以螺旋上升的态势前进,合作共赢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交旅融合的态势越来越强劲。

境外对交通与旅游的研究比较早,主要集中在交通与旅游目的地发展之间的关系、交通方式与旅游的联系、交通成本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分析、旅游行为的空间模式以及交通旅游规划等方面[1,2,3,4,5];境内研究侧重在交通方式对旅游产业空间结构的影响、交通运输与旅游经济的耦合性、旅游景点与交通通达性研究[6,7,8,9,10,11,12]。随着“交旅融合”新态势的快速发展,境内学者逐渐从公路与景观融合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转型升级、乡村道路建设以及全域旅游发展等方面开始探讨[13,14,15,16,17]。从研究文献上看,境内外学者对于交通与旅游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关于交旅融合研究较少,没有对交旅融合进行系统的定义和体系的分析,也没有相应的具体指标去评估交旅融合的情况,以定性的方式阐述交旅融合发展策略为主,缺少定量的分析研究,对于区域交通旅游融合情况的研究薄弱。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交旅融合进行定义,分析内涵与体系,采用定量的方式探讨交旅融合发展情况,有利于掌握区域交通与旅游融合状态,便于分析交旅融合发展空间,促进区域按特色发挥旅游交通的优势力量。

1 交旅融合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交旅融合是交通运输和旅游进行深度产业融合的成果。马健[18]将产业融合定义为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竟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涂静[19]通过产业融合的特征、范围以及产业间分工的内部化对产业融合进行定义,他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的分工的内部化过程。王朝辉[20]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新型产品形态。李美云等[21]认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两大产业在产品边界、业务边界、运作边界以及市场边界的融合。学者对产业融合的解读可以概括为:一,融合在不同的两个以及两个以上对象之间;二,融合导致不同对象的元素的相互渗透与交融,从而产生边界模糊现象;三,融合后会产生新的价值链。

根据以上对产业融合的分析,本文将交旅融合定义为: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要素在空间布局、设施设备、供给产品、服务品质、政策管理上的相互渗透、协调共建、交叉汇合的融合形态和发展方式,从而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以实现双方品质、效率、效益的全面提升。其基本内涵如下。(1)交通系统包括基础设施、运输设备、服务水平、网络科技、行业组织、政策保障体系;旅游系统包括旅游吸引物、接待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信息网络、保障监管体系。双方体系又由若干要素构成。交旅融合新发展模式即将双方要素相互配合,以实现在空间布局、设施设备、供给产品、服务品质、政策管理上交叉互融,组建交旅融合新元素(图1)。(2)高质量发展要求交通运输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从纵向延伸转向横向拓展,也促使旅游从简单观光转向融入体验,从单一景点转向全域景群。交通和旅游在人民美好需求的要求下,其服务与体验的交叉性、共享性、互融性随之体现。因此交旅融合的出现是长期发展、顺应规律的必然结果。(3)作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新模式,交旅融合不是简单地回应双方产业的需求,也不是两者相关要素的盲目叠加,而是在融合发展中结合对方的特征,有目标地对双方系统中的部分要素进行有机渗透或资源重组,达到给使用者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和更愉悦的氛围的目的。(4)交旅融合是一种动态优化过程,在交通与旅游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良性互动,增加沟通,积极配合,从而达到用交通升级带动旅游、用旅游转型渲染交通的共赢阶段。

2 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武汉城市圈概况

武汉城市圈位于长江中游,湖北东部,以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汉为核心,笼盖黄石、黄冈、鄂州、天门、仙桃、潜江、孝感、咸宁等8个城市。武汉城市圈总体面积5.78万km2,约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数量为3 189.9万人,占全省一半以上,GDP总量占60%以上,是湖北省经济发展核心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城市圈共拥有4A级景区64个,5A级景区4个。旅游资源丰富,两江纵横,湖泊众多,都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交织,荆楚文化、红色胜地极具优势。随着全域旅游的提出,湖北省交旅融合正在加速推进,运游结合构建江汉运河乡村风景道,打造风情小镇,“交通+旅游+特产”建设的推进使得具有浓郁水乡园林特色的“天仙潜”(天门、仙桃、潜江)被更多人熟知。目前,武汉城市圈长560 km的环线高速公路贯通,有效促进高速公路分流,缓解交通压力,增进各个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武汉城市圈已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支撑,以武汉为中心,相互贯通的环形放射状公路网[22];放射性城际网基本形成,铁路网辐射全国;长江、汉江两大水运主通道经流武汉城市圈;天河机场和鄂州机场助推航空港经济体系形成;依托铁路场站、机场、港口,武汉城市圈建成一批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武汉天河机场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逐步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交通运输业为交旅融合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让更多的境内外游客感受到湖北的文化风景,作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间节点,结合武汉城市圈交通旅游发展状态,研究各区域交通与旅游的融合优度,以期为促进交旅融合发展和各区域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服务业提供参考。

2.2研究方法

2.2.1Entropy-Topsis模型

Topsis模型是一种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一般用来解决系统工程中有限多目标决策问题[23]。该模型对原始数据利用比较充分,信息损失较少,具有一定客观性[24]。该方法以构建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为基准,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与基准的相对距离来进行排序。本文利用基于Entropy(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交旅融合竞争力进行评估,模型构建步骤如下。

(1)构建矩阵。

假设有m个评价目标,本文中的评价目标为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每个评价目标有n个评价指标,评价目标在每个评价指标下的取值为xij,将取值构建成原始数据矩阵: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交旅融合优度的评价研究

图1 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演化体系

Xij={ xij}Xij={ xij}。

(2)数据的无量纲处理。

为了消除数据之间单位、数量级等量纲不同问题,对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处理,构建规范的决策矩阵Z:

Zij=Xij∑i=1mXij         (1)Ζij=Xij∑i=1mXij         (1)

(3)构建加权值评价矩阵。

首先利用熵的原理对指标进行信息熵Hj的计算:

Hj=−1lnm∑i=1m(zij×lnzij)         (2)Ηj=-1lnm∑i=1m(zij×lnzij)         (2)

其次计算指标的权重wj,构建指标权重矩阵W:

wj=(1−Hj)∑j=1n(1−Hj)         (3)wj=(1-Ηj)∑j=1n(1-Ηj)         (3)

最后构建加权评价矩阵P:

P=Z×W(4)

(4)确定正负理想解:

P+=(Pmax1,Pmax2,⋯,Pmaxn)         (5)P−=(Pmin1,Pmin2,⋯,Pminn)         (6)Ρ+=(Ρmax1,Ρmax2,⋯,Ρmaxn)         (5)Ρ-=(Ρmin1,Ρmin2,⋯,Ρminn)         (6)

(5)计算与基准的距离和相对贴近度Ei:

D+i=∑j=1n(pij−p+j)2−−−−−−−−−−−−−⎷,(i=1,2,⋯,m)Di+=∑j=1n(pij-pj+)2,(i=1,2,⋯,m) (7)

D−i=∑j=1n(pij−p−j)2−−−−−−−−−−−−−⎷,(i=1,2,⋯,m)         (8)Di-=∑j=1n(pij-pj-)2,(i=1,2,⋯,m)         (8)

Ei=D−i(D+i+D−i),(i=1,2,⋯,m)         (9)Ei=Di-(Di++Di-),(i=1,2,⋯,m)         (9)

Ei的取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则融合越好。

2.2.2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基于以上对交旅融合定义以及内涵的研究,利用文献调查法、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以及专家咨询法,结合武汉城市圈交旅融合开展的现状与特色,构建武汉城市圈各个地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各省市2020年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官网(http: //jtt.hubei.gov.cn/)、湖北省交通旅游图、携程旅行官网(https: //flights.ctrip. com/)以及湖北省文化与旅游厅官网(http: //wlt.hubei.gov.cn/)。

表1 武汉城市圈交旅融合优度评价指标

体系

指标

单位


空间
布局


公路网密度

km/100 km2


高等级公路比例

%


高铁及铁路干线数量


旅游公路覆盖率

%


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水平


4A级以上景区道路通达率

%


设施
设备


载客汽车比例

%


旅游集散中心个数


拥有房车营地的个数


供给
产品


旅游专列覆盖率

%


高速公路特色主题服务区建设水平


精品旅游风景道个数


公路沿线特色旅游区域数量


4A级以上景区数量


服务
品质


交通准点率

%


游客景区满意度


运游结合联网售票服务开通率

%


客运量

万人


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

%

政策管理

旅游交通建设投资比

%

3 实证结果及研究分析

构建Entropy-Topsis模型对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要求背景下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交旅融合优度进行评估,城市之间的相对评估结果如表2,各城市交旅融合优度的综合指标贴近度如图2。

表2 武汉城市圈交旅融合优度评估

城市

D+的距离

D-的距离

Ei

排名


武汉

0.014 4

0.189 7

0.929 5

1


黄冈

0.162 4

0.040 9

0.201 2

3


黄石

0.175 1

0.020 7

0.105 5

6


鄂州

0.186 1

0.015 2

0.075 4

9


孝感

0.175 7

0.061 3

0.258 8

2


咸宁

0.182 8

0.024 9

0.120 1

5


天门

0.185 5

0.019 6

0.095 7

8


仙桃

0.185 2

0.020 3

0.098 8

7


潜江

0.181 4

0.029 3

0.139 2

4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交旅融合优度的评价研究

图2 武汉城市圈交旅融合优度综合指标贴近度

从整体上看,武汉城市圈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以相互融合促进的态势发展,相对融合优度由城市圈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下降,分为4个层次:融合优度在0.9以上(武汉),融合优度在0.2~0.9之间(孝感、黄冈),融合优度在0.1~0.2之间(潜江、咸宁、黄石)和融合优度在0.1以下(仙桃、天门、鄂州)。

由计算可知,武汉城市圈中武汉交旅融合综合竞争力最高,与其他城市有显著差异。作为湖北中心城市和新晋的网红城市,武汉拥有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设备,路网四通八达,智慧交通应用广泛。高质量的交通促进武汉旅游产业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武汉正在打造“高铁游”购票模式以及与合肥、南昌合作的“高铁+飞的”旅游模式,并先后开通东西湖乡村休闲游景区直通车和东西湖石榴红村景区直通车等“互联网+旅游+交通”新兴产业项目,设立数条运游结合风景道(游船水运、低空飞行、火车观光、自驾路线以及长江夜游)的建设,使得交通和文旅产业达到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客源互送、产品互联、营销互动的新程度。

相比武汉,其他城市中融合优度较高的是孝感和黄冈,这两座城市占据了武汉城市圈接近半数的旅游资源。此外,武汉东部地区高速公路、国省道分布较多,相互交错形成完善的放射性环状路网体系,并与以武汉为放射中心的主干道路网紧密衔接,受此影响,孝感、黄冈、黄石、咸宁路网通达性较好,蛛网式的路网结构增加了旅游的多样性,对旅游的贡献度更高。湖北省开通的旅游专列以倒U形游经省内西南方向,为孝感、黄石的交旅融合扩大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孝感高速公路特色服务区建设突显,湖北“鄂东红绿经典旅游廊道”的建设将极大促进孝感的旅游吸引力,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的建成也将给孝感交通运输发展高质量和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巨大的潜能。且运游结合风景道的建设扩大了旅游的创新空间。

潜江、咸宁以及黄石的交旅融合优度在9个城市中处于中等地位,但潜江相比其他城市交旅融合综合实力上升较大。主要由于在交通不发达的时候,根据马太效应,武汉繁荣的经济发展对周围的城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荫蔽作用[7],天门、仙桃以及潜江属于直辖市,与其他市区联系强度不高,而近年来交通的快速使其发展摆脱了荫蔽作用,从而被人熟知,旅游发展潜能上升。天门、仙桃和潜江旅游资源稀缺,但具有天然独特的田园乡村景色与产品。潜江“龙虾节”成功激活当地交通与旅游的吸引力,极大丰富大众旅游体验感的需求,打出了知名品牌,扩宽了旅游资源。湖北省也正在通过规划高速公路网、开发特色风情小镇、民俗文化等打造具有高舒适度的、乡情田园特色的“天仙潜”旅游产业。此外,城市圈其他区域城际铁路的开通,增加了更多交通选择,也吸引了途经的旅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交旅融合优度相对较弱的是鄂州、天门和仙桃。鄂州紧邻武汉,东北部高速公路受此影响比较丰富,但总体路网等级不高,特色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产品不佳,地域面积小,4A级景区数量较少,游客体验感不高,旅游景区满意度在整个城市圈中排名最后。天门和仙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马太效应的影响,但属于直辖市,位于湖北中部,与其他城市发展联系不紧密,高铁及高速公路等高等级交通基础设施相比于其他城市稍显不足,与省外城市交流少,经济聚集效应不突出,且尚未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品牌,交旅融合“高铁游”等联网售票功能仍待开发,交旅融合新元素尚欠缺。

4 结论及发展对策

本文首先对交旅融合进行定义以及内涵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交旅融合体系。结合武汉城市圈实际情况,构建交旅融合优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Entropy-Topsis模型探析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旅游之间的发展融合关系,评价了各区域交旅融合强度。结果表明交通运输发展质量较好的地区通常较大幅度地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相反,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如果交通运输质量不高则会对其吸引力大打折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如武汉、黄冈等,往往具备优先发展的地理条件和资源配置,从而交通运输早期已发展较为完善,对旅游的贡献力度更大。且随着生活生产要求的提高,发展较好地区的交通运输摒弃了单一外延式扩张发展模式,而是在进一步扩大网络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运输质量与效率,发展方向更多地转向动态协调,发展动力更多地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目标更多地转向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主;其现代旅游方式也逐渐从传统的“观山看水”过渡到从旅游中体验生活,感受文化。两者相互促进从而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作为湖北省社会经济核心发展区域,武汉城市圈各个城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和旅游产业转型融合发展情况差异性较大,交通和旅游的融合度不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本文对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扩大交通网络覆盖面,加强武汉路网的辐射功能,利用干线构建各个区域东联西出、南北畅通的路网体系,提高通达性。加快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就整体而言,依托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根据途经城市,打造符合该城市特色的环线人文风景和自然风景。针对自驾游,如武汉、孝感、黄石以及咸宁高速公路网丰富的地区,可通过高速公路串联特色景区,构建生态景观路、旅游路,还可根据四季景观分区段打造旅游路,让行车就可直接体验贯穿四季的美丽,而如黄冈、天门、仙桃以及潜江地区,可选取一条代表性高速公路,建造成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网红路”;针对公共交通,根据景区线路,开设旅游公交,以景区为主,其他生活站点为辅为原则,做到绿色交通的同时优化资源利用。此外,武汉城市圈内高速公路服务区整体升级效果不佳,可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服务区,从外打造展现当地风俗的建筑外表,从内融入旅游商品和旅游文化,以增强出行体验感。

第二,仙桃、潜江等地区尚未开通“高铁游”相关服务,黄冈、咸宁等旅游资源丰富地区高铁网络覆盖范围狭窄。对于路网发展较密集地区,例如武汉、黄石、孝感、鄂州、黄冈西部以及咸宁北部,创建“高铁/飞机+旅游+互联网”模式,推动出行、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领域跨界融合,开展运游结合优惠售票服务,建设更良好的城市圈交通旅游生态;对于其他地区,可充分利用沪汉蓉高速铁路、京广高速铁路、武九客运专线、汉十城际铁路等“一横三纵”高铁主通道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合作周围省份积极开展省内省外旅游专列,并依靠综合枢纽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旅游集散中心,以吸引对外客源市场。

第三,打造特色功能性旅游品牌,加强城市定位。武汉虽是城市圈中交旅融合竞争力最高的城市,但仍缺少具有境内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旅游品牌。武汉拥有丰富的高校、内湖以及新兴产业资源,依托交通集散体系和交通基础设施,凭借新媒体,打造高质量的都市交通旅游品牌。黄石属于工业城市,可定位为工业旅游参观型城市。黄冈依托大别山,依托大别山旅游公路,建设红色旅游公路沿线配套服务。鄂州拥有“江南美丽田园城市”的定位,凭借白雉山、凤凰山等开设徒步道路,形成特色慢行交通。孝感以“孝文化”闻名,紧邻武汉,具有核心客源资源共享的优势,可抓紧与武汉城市圈、大别山片区旅游以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交通通道互通互联。咸宁有名山秀水、养生温泉,在构建山水观赏旅游公路的同时,可以打造康养品牌。天门、仙桃以及潜江交通与旅游协调配合程度较高,但是交旅融合综合竞争力不高,主要由于旅游资源相对贫乏,交旅融合产品体系不丰富。天门、仙桃、潜江可进行捆绑式销售,依托汉江水运开展汉江运河乡村风景道,以及凭借“湖乡”和渔业水产特色,推动串联乡镇、主要经济节点的区域经济干线提档升级改造,鼓励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构建田园风光的同时带动乡村振兴。

第四,武汉城市圈尚未建立业务协同、功能汇聚的交通、旅游信息资源共享综合数据平台,可通过设立官方网站以及开发手机APP等,进行购票与路线的推荐,并梳理景区位、公路水路相关基础设施、停车区分布、抢险救援等情况,使游客充分掌握地区的交通旅游信息,以提高游客口碑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Rugg D.The Choice of Journey Destination: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3,5555(1):64-72.

[2]Andrzej Matczak.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Tourist Function in Kujawy Spas (Based on the Volume and Structure of Tourist Traffic)[J].Tourism,2019,29(2):81-94..

[3]Gutikrez M.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the modern high-speed train:Areviews [J].Transport Reviews,2006,26(2):593-611.

[4]Martin C A,Witt S F.Substitute prices in models of tourism demand[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8,15(2):255-268.

[5]Chuanzhong Tang,David Weaver,Laura Lawton.Can stopovers be induced to revisit transit hubs as stayovers?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J].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17,62:54-64.

[6]余菲菲,胡文海,荣慧芳.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5,35(9):1116-1122.

[7]白洋,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邓峰.我国“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专业化的空间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3):79-87.

[8]王兆峰,王梓瑛.公路交通发展对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影响——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5):64-71.

[9]李萌.城际铁路对武汉城市圈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10]叶茂,王兆峰.武陵山区交通通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的耦合协调分析[J].经济地理,2017,37(11):213-219.

[11]李凌燕,翁钢民.中国旅游与交通发展耦合性分析及时空格局演变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0,(2):62-66.

[12]罗金阁,张博,刘嗣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关系[J].经济地理,2020,40(10):213-220.

[13]史焕杰,曾钰宸,许薛军.基于节点重要度的旅游公路规划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9,36(11):97-103.

[14]王福和,闫承凯,赵国虎,等.基于交旅融合发展新需求的广西浦北至北流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探讨[J].公路,2020,65(10):237-244.

[15]李和青.基于交旅融合背景下乡村道路的策划分析[J].吉林交通科技,2020,(1):7-10.

[16]赵华.高铁开通对旅游消费潜能发挥的影响——基于中原经济区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20):156-159

[17]徐雨利,李振亭.我国国内旅游流空间流动模式演替与全域旅游供给升级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2):84-90.

[18]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78-81.

[19]涂静.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7,(8):84-86.

[20]王朝辉.产业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路径与策略[J].旅游学刊,2011,26(6):6-7.

[21]李美云,黄斌.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26(3):92-97.

[22]余家祥,何英,王遥飞,等.武汉城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20,(4):81-84.

[24]潘雨红,潘永飞,马旭.基于Entropy-Topsis方法的住宅预制构件物流供应商选择[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6(2):101-107.

[25]向雨川,杨晓霞.基于TOPSIS法的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潜力评价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12):67-7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乘人之危网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交旅融合优度的评价研究